2023年上证指数下跌3.7%,建材行业下跌22.64%,跑输大盘18.94pct,在申万各行业中涨跌幅位列第27位。2024年地产仍承压,基建支撑力度有限,建材基本面较为疲软,目前装修建材企业的估值水平已经基本回归到历史低位。
行业:新房销售2023年表现偏弱,但已呈现回暖趋势,房屋新开工7月开始降幅收窄,11月已经实现单月同比转正;竣工端在保交楼政策带动下,快速地增长。下半年政策密集释放,提振居民购房需求;“三大工程”同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新形势。2024年新开工降幅或会有所收窄,竣工端受开工影响或将承压。
企业:受到下游需求影响,2023年企业收入出现小幅回暖。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某些特定的程度缓解企业纯收入压力。多元化平台型企业,有望在本轮底部阶段证明优质α属性。由于品牌规模优势、业务结构优势,同行业对比中,龙头Q2、Q3财务表现更强。
玻纤:2023年下半年海外需求出现回暖。2024年预计玻纤新增产量总体有限,若需求筑底转好,供需关系或将得到一定的改善,看好玻纤及制品价格将迎来底部抬升。海上风电或已筑底,拐点马上就要来临;新能源汽车持续产销两旺;工业增长势头逐渐转好;玻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光伏边框的新宠。
玻璃:2023年竣工面积增速较快,支撑玻璃需求;若2024年竣工增速下降,将会压制后续需求预期。2023年年中玻璃产量同比下降,伴随冷修产线复产,近期产量单月同比出现恢复,玻璃库存处于低位。2023年玻璃现货价格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现货情绪好转,现货价格较为稳定。原材料端2024年纯碱产量有望缓慢恢复,纯碱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成为必然,2024年纯碱价格或难保持高位,玻璃企业营业情况或将好转。
水泥:水泥产量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关性较高。2023年水泥产量5~10月同比均下降,反应整体需求较弱。2023年市场需求疲软下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水泥企业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增加销量,缓解仓库存储上的压力。行业供给结构加快转变,CCER重启,水泥行业有望率先进入碳交易市场,或成为解决行业供需关系问题的根本性方案。部分标的股息率高,存在吸引力,有望迎来估值重塑的机会。
投资建议:1)推荐非地产链细致划分领域龙头,民用电工、高空作业平台、真空绝热板、工业涂料、药用玻璃、消防行业景气度向好,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公牛集团、华铁应急、赛特新材、麦加芯彩、山东药玻、青鸟消防。2)出口链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回暖、出口成本端改善显著,关注松霖科技、致欧科技。3)楼市偏弱运行,2024年有望恢复,消费建材板块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北新建材、东方雨虹、亚士创能、蒙娜丽莎、苏博特等。4)水泥板块估值较低,水泥或先纳入碳市场有利于低端产能出清,建议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
2023年上证指数下跌3.7%,建材行业下跌22.64%,跑输大盘18.94pct,在申万各行业中涨跌幅位列第27位。申万建材子行业中,各行业均出现下跌,其中水泥、玻璃玻纤、装修建材分别下跌12.62%、26.25%、28.37%。2023年地产仍承压,基建支撑力度有限,建材基本面较为疲软,目前装修建材企业的估值水平已经基本回归到历史低位。
建材各板块市盈率及市净率均处于历史低值区间。截至2023年12月29日水泥申万指数最新市盈率(成分股计算)为13.09倍,最新市净率为0.75倍;玻璃玻纤申万指数最新市盈率(成分股计算)为10.79倍,最新市净率为1.68倍;装饰建材申万指数最新市盈率(成分股计算)为28.14倍,最新市净率为2.1倍。
2023年8月开始政策密集出台,推动楼市回暖。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8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此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
8月3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包括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统一为不低于20%和30%,不再区分实施“限购”城市和不实施“限购”城市。二套住房利率政策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20个基点。同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还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借款人可选择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房贷,或者协商变更合同约定利率水平两种方式,调整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
然而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居民普遍出现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下降的情况。房地产市场出现重大变化,进入供大于求的发展阶段,以地产本身为核心的地产链消费复苏相对缓慢,个体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足,带来整个地产链受到较大影响,建材基本面承压。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重要论断。随后,中央和地方接连出台政策,调整优化楼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中央政府政策发布后,各省市纷纷跟进政策。2023年1-11月,全国已有超200省市(县)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出台调控措施超600次。政策实施有助于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减轻居民消费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预计建材板块2024年将依然处于转型与调整的过程中,存在向上的弹性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中提出房地产领域仍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要主题,明确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多种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要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还提出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预计后续房地产领域预售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租购并举、盘活存量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完善金融财税配套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将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有望带动建材行业基本面筑底回升。
新房销售2023年表现偏弱,但已呈现回暖趋势。2022年受疫情影响新房销售表现不佳,2023仍低位震荡,截至2023年五月我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下滑0.9%,但步入下半年销售数据同比降幅缓步走弱。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滑8%。考虑到基数调整影响,11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为7,930万平方米/8,157亿元,调整基数后同比减少10.27%/8.63%,较上月降幅继续收窄,地产销售情况出现边际好转。
房屋新开工7月开始降幅收窄,11月已经实现单月同比转正。1-11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1,3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87,456万平方米,下降21.66%。单月数据分析来看,11月新开工面积为8,27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4.7%。
竣工端在保交楼政策带动下,快速地增长。2022年上半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一直在下降,直到7月的累计同比-23.3%开始止步下滑。进入2023年,我国保交楼资金以及项目实物工作量不断落实,2023年我国商品房累计竣工面积同比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11月,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17.90%,竣工端11月当月新增竣工面积10,086万平方米,同比提升12.2%。
下半年政策密集释放,提振居民购房需求。上半年我国地产整体数据表现较为疲软,中央政策较为温和,但在2023年7月开始,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行业供需关系出现重大转变”,政策力度逐步加强,宏观层面,我国3月27日、9月15日分别全面降准0.25pct,6月20日下调1年期LPR10BP至3.55%,调降5年期以上LPR利率10BP至4.2%,8月20日单边调降1年期LPR利率10BP至3.45%,同时,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以及购房资格限制逐步放宽。
中央政策释放,地方政策紧随,一线年一年的政策调整和试点,但是政策松绑核心区域聚焦在三、四线年部分核心二线城市开始陆续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并且一线城市政策出现边际松动,其中,北上广深等落地“认房不认贷”、深圳、北京、上海调整普宅标准。从七月开始政策不断落地后,从宏观数据中也可看到销售数据逐步回暖,二手房成交不断增多。
“三大工程”同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新形势。“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4月28日和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24日再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新开工降幅或会有所收窄,竣工端受开工影响或将承压。从历史数据来看,土地成交数据与新开工数据有较大关联,地产商一般会在一年内对拿到的土地进行开工处理。从土地成交数据与新开工数据的表现上看,一般新开工数据滞后土地成交数据6-9个月,我们考虑到疫情以及地产不畅的影响,该时滞可能延长,在2021年我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低于竣工同比并持续至今,呈现反向“剪刀差”,2024年竣工增速压力偏大,反观新开工有望边际转好。
根据2014年“930”地产调控的历史经验,地产政策出台后,传导到地产销售数据见底明显回升需要半年时间。2023年2月~5月,3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达到32%、45%、31%、25%,对应2024年年初基数较高。2024年地产需求有望回暖,但考虑政策节奏及基数影响,2024年Q2到年中起,地产销售可能回暖,带动地产链公司基本面回升,根据中指研究院的预测,预计我国2024年在中性假设下,商品旁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9%,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0%。
受到下游需求影响,2023年企业收入出现小幅回暖。2023年前三季度装修建材板块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74%,能够正常的看到行业板块收入小幅增长,利润主要由于2022年低基数影响增福较大。但从收入视角来看,由于行业竞争下的产品价格调整以及需求相对疲软,建材板块企业收入呈现小幅增长。
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某些特定的程度缓解企业纯收入压力。大部分原材料依旧延续了2022年下降的趋势小幅回调,其中SBS改性沥青,截止到2023年12月22日华东区域报价4350元/吨,2023年平均报价为4489元/吨,2022年平均报价为4859元/吨。总体价格平稳运行,叠加下游需求回暖,2024年原材料有望持续平稳运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毛利率从从成本端看下行压力减弱。
行业龙头市占率提升明显。根据涂界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涂料品牌25强榜单,排名第一的是立邦——市占率15.31%,而2021年榜单中同为第一的立邦市占率仅为13.33%,提升明显。我国目前建筑涂料品牌CR3为26.92%,龙头品牌市占率逐步提升,防水行业出清也同步进行,部分腰部品牌受到下游地产客户资金流动性影响,已经宣布破产,行业格局正逐步优化,中小企业出清仍在持续。
多元化平台型企业,有望在本轮底部阶段证明优质α属性。消费建材赛道头部企业始终在扩品类的道路上,按照产业链条横线、纵向延伸慢慢的变成了头部企业快速提升市长率和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实施品类扩张也能帮企业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更好的对抗风险,企业在扩品类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路线、产业上下游纵向延伸。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与利润表现中,多元化业务公司如北新建材(防水、涂料、石膏板)、东方雨虹(涂料、防水、沙粉)、三棵树(涂料、防水)在收入和利润表现上更具竞争力。
由于品牌规模优势、业务结构优势,同行业对比中,龙头Q2、Q3财务表现更强。同行业公司财务数据对比,三棵树、亚士创能前三季收入增速分别为18%、2%;东鹏控股、蒙娜丽莎、帝欧家居前三季收入增速分别为13%、-3%、-12%。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凯伦股份前三季净利润率分别为9.3%、1.3%、3.6%,而2020年这三家利润率相当,都在14~16%;东鹏控股、蒙娜丽莎、帝欧家居前三季净利润率分别为11%、7%、-3%,而2020年这三家利润率相当,都在10~12%;三棵树、亚士创能前三季净利润率分别为5.9%、3.4%,而2020年亚士创能净利润率高于三棵树,达到9%。
经历2023年行业出清,消费建材板块标的估值回调已经接近历史地位,2024年随着宏观经济好转,我们提议更加关注开工端以及城中村、旧改相关标的。建议关注石膏板上市公司北新建材,瓷砖上市公司蒙娜丽莎,防水上市公司东方雨虹,涂料上市公司亚士创能,减水剂上市公司苏博特。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盈利收入170.49亿元,同比上升10.14%;归母净利润27.56亿元,同比上升17.32%。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56.48亿元,同比上升12.85%;归母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上升21.36%。
公司加快向消费类建材制造服务商转型。坚持聚焦石膏板主业,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石膏板和“石膏板+”业务,实施工业品向消费品转型,加强“工厂+工长”的立体式全覆盖饱和营销的商业模式。公司石膏板产品年有效产能33.88亿平方米,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石膏板产业集团、全球最大的烤漆龙骨产业集团领先地位。
公司签署《关于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受让嘉宝莉78.34%股份,总计40.74亿元以现金支付。嘉宝莉原始股东作出业绩承诺:在会计年度2024/2024-2025/2024-2026年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不能低于4.13/8.75/13.94亿元,如未达标,由原始股东向嘉宝莉进行业绩补偿,从当期应支付的剩余股份对价中直接扣除对应补偿金额。此次股份转让价格将分三期完成支付,每期支付价格分别为股份转让总价的10%/60%/30%。其中第三期股份转让价格在交接完成后等分三部分分三年支付,具体支付金额将以嘉宝莉业绩承诺实现结果而定。
收购涂料龙头,实现业务版图“两翼齐飞”。此次收购后,嘉宝莉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涂料业务产能将由目前的10.3万吨跃升至130万吨以上,产能布局由华北地区扩展至全国,涂料板块业务将得到非常明显补强。截至2023年7月31日,嘉宝莉合并口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20.60亿元,收益法评估计算所得增值为39.60亿元,增值率192.21%,成长空间巨大。
首次出台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不超过347人,授予价格为每股13.96元。其中,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的业绩条件是以2022年归母扣非纯利润是基础,2024/2025/2026年复合增长率应分别不低于27.7%/33.08%/25.43%,且高于对标企业75分位值或同行业中等水准。即分别应达到42.64/61.63/64.73亿元,2025/2026年同比增长44.53%/5.02%。若不考虑嘉宝莉并表承诺影响(按78.34%持股比例计算扣除),公司2024-2026年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39.4/58.0/60.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24.07%。公司稳扎石膏板行业领头羊,通过产品结构、价格政策同步优化,且先后收购防水、涂料优势企业不断推进“一体两翼”战略,有望成为穿越周期的平台化建材企业。
防水新规落地,市场扩容在望,竞争优势提升。2022年10月24日住建部发布《建筑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防水通用规范》,防水新规正式落地,随着行业发展愈发规范以及下游地产企业集中度的提升,防水行业未来将呈现强者恒强,尽管当前公司市占率依旧较低,但公司目前与百强地产商多数建立战略合作,随着地产商的集中度提升和公司的渠道成熟完善,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升,成长空间广阔。
渠道优化持续深入。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民建集团百万经销商签约数量增长近700家,已覆盖近5万家门店和近20万家分销网点,截至到23H1,公司建筑修缮集团雨虹到家服务在全国已布局运营中心、社区服务站等600余家门店。抢先布局C端存量市场,同时公司利用一体化子公司持续挖潜工程渠道,提升区域项目中标率,2023年7月,国常会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修缮以及改造工程的需求市场即将打开。
公司为防水领域龙头,通过扩张新产品品类,增加新业绩增长点。公司深耕防水领域多年,建立起成熟的销售经营渠道及品牌,稳坐防水领域龙头。公司一方面加快各品类产品产能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依托防水业务建立的成熟渠道,快速扩张新品类。砂浆粉料业务成为公司发展新亮点,同时公司逐步加强公司涂料“德爱威”业务协同建设,在2024年有望三品类同步发力。
持续拓展产品品类,造就“涂保防”一体化优质企业。公司自1998年建设第一家工厂开始,目前已拥有数个智能制造基地,在滁州、乌鲁木齐、石家庄、广州以及上海等地均有工厂辐射。2017年成功上市后,相继推出了CPST产品体系和亚士工程防水产品,至此正式搭建以建筑涂料、保温装饰成品板、保温材料以及防水材料为核心的四大业务体系。
重涂市场有望成为未来地产开工进入平稳时段的有利驱动因素。随着房地产建设的推进,未来我国也将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房屋重涂比例将逐步扩大,最终超越首次涂装的房屋,成为涂料的主要需求。重涂市场从供求角度对应C端、小B端的市场,未来国内重涂市场有望减轻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相应冲击。
“涂保防”协同发展与渠道结构优化助力公司未来增长。1)2023年4月1日,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落地执行,被称为“最严防水新规”。此规范的横空出世,涂保防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广泛落地成为可能。2022年,亚士顺应行业发展阶段性特点,依托于成熟的产业线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推进涂保防一体化进程。迎接即将到的“大建涂”时代。2)小B经销未来高质量增长。亚士对于小B端经销商发展规划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对经销商来优化和升级,因此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和替代。第三阶段是“渠道的集中和持续发展”,且有亚士全链路智能化对小B赋能。能想象未来亚士经销商质量会大幅度的提高。3)公司近三年大B业务维持在20%左右基本保持稳定。大B项目通常规模较大,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且有持续性需求。公司未来的策略是长期保持与大B客户的合作关系。
经销占比提升,经营质量逐步提升。2023H1,分渠道看,公司经销/战略工程渠道收入分别是18.4/10.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63.58%/36.42%,同比变化12.4%/-16.9%。2022年公司工程渠道收入占比已下降至42%,步入2023年下游地产流动性仍旧紧张,故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策略收缩部分流动性风险较大的房地产客户订单,以致战略工程渠道收入会降低。在经销方面,得益于公司坚持实施渠道下沉策略,积极开拓空白市场。渠道结构调整同时提升公司经营质量。
修炼内功提质增效,业绩筑底静待反弹。2023年Q3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61%/7.03%/3.61%/1.47% ,分别同比-0.74pct/+0.53pct/+0.39pct/+0.22pct,虽然部分费用率同比提升,考虑到公司Q3收入规模下降,某些特定的程度费用影响,反观销售费用率逆势下降0.74个百分点,从侧面体现公司做销售经营渠道优化调整,提升销售人员人效,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进一步增强。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盈利收入25.76亿元,同比减少5.1%;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减少39.93%。单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16亿元,同比下降5.15%;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37.7%。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高性能减水剂业务营收同比下降,功能性材料营收略微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功能性材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9、0.79、3.59亿元,同比变化-14.6%、+13.7%、+0.4%。2023年前三季度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功能性材料分别实现销量72.79、3.75、18.19万吨,较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变动-11.3%、+1.9%、-3.8%。2023年前三季度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功能性材料销售均价分别为2031、2111、1975元/吨,较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变动-3.7%、+11.6%、+4.4%。公司高性能减水剂业务均价、销量均会降低,导致减水剂业务承压;功能性材料业务营收略微增长。
股权激励实施,彰显公司信心。11月10日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披露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13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270万股,占激励计划拟授予股票总数的100%,占公司股本3.02%,授予价格为每股5.965元。本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若要解除限售,公司业绩需满足以下指标:第一(二)个解除限售期以2023年营业收入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8%(16%),且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16%)。除公司业绩考核条件外,本激励计划还设定了个人绩效考核条件,以激发员工积极性。
3.1.1.需求端:2023年下半年海外需求出现回暖,2024年玻纤需求仍具动力
玻纤产品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玻纤下游主要使用在场景为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工业应用及新能源环保。其中,建筑建材应用方向偏周期性,而电子电气、交通运输(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环保(风电应用)则偏成长性,因此玻纤按行业具有“周期”+“成长”双重属性。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技术要求的不断升级,玻纤产品的成长属性将慢慢地加强,根据中国巨石年报,2022年工业应用及新能源环保领域应用比例有所上升,较2020年分别提升2PCT。
2023年下半年海外需求出现回暖。2023年上半年各玻纤产品持续低位,同比持续下降。下半年受22年低基数影响,出口量同比逐步实现好转,表现相对来说环比上半年也有所提升,但下半年价格下降导致出口金额依然维持低位。2023年上半年玻纤及制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5.4%,7月至11月同比增长14.5%,若2024年出口增速延续下半年的恢复趋势,2024年出口增速有望超过2023年。
“十四五”期间风能需求将持续旺盛。2022年风电新增总装机量37.63GW,同比下降21%,较2020年之前年份仍有大幅度增长。2023年1-11月累计风电装机量41.39GW,同比上升84%,已超过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量。据中国风电新闻网,2022年中国风电招标规模达103GW,后期装机量增长趋势较为确定。根据《风能北京宣言》,“十四五”期间需保证年均新增装机50GW以上,虽疫情缓解、产业链持续降本,以及大基地、海风项目持续推进,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学会预计2023-2025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60-70GW。据财联社,如包含框架协议,2023年风电招标量将接近或突破110GW。
海上风电2022年回落较大。2022年,海上风电的发展受到平价上网、政府补贴降低影响导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较2021年回落较大,但仍高于此前年份。根据财联社,依据国内沿海省市提出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计划,各省海上风电规划并网总容量近60GW,截至目前,预计“十四五”前三年海风并网规模在27GW左右,仍有超30GW并网装机需求未得到释放,项目储备丰富,有望在2024-2025年迎来大规模建设,行业前景仍然广阔。2023年10月海风装机迎来转机,江苏、广东等国内海风大省限制此前项目推进的问题已陆续解除,江苏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得核准批复;青洲五七海风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已提交。海上风电或已筑底,拐点即将到来。
汽车轻量化领域,玻纤增强塑料因兼具机械性能强及质轻的特点,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替代传统金属,以达到减重减排的目的。续航是新能源车重要的指标,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车对于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
新能源汽车持续产销两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分别为721.9万辆及688.7万辆,同比增加96%、96%。2023年由于基数增大导致增速下降,但增量仍然可观,截止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804.9万辆,同比增27%;销量为830.4万辆,同比增加37%。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速,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发布《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50万辆。
工业增长势头逐渐转好。2023年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2023年11月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6.2%,均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基建及工业领域增长有望提速,带动玻纤相关产业的需求提升。
玻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光伏边框的新宠。目前的光伏组件边框以铝合金边框为主,但是铝合金材料热线胀系数不匹配、导热性较高等,阻碍着光伏普及。而玻纤复合边框具有耐腐蚀耐盐雾、承载更高背压、高屈服强度等优点。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4~2025年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00、324GW。据鑫铂股份2022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GW光伏装机用铝边框0.65万吨,即2024~2025年,全球光伏铝边框用量195、211万吨。考虑到玻纤复材重量为铝合金的75%,2024~2025年,全球光伏玻纤复材边框潜在用量有望达到146、158万吨。目前铝边框占据主要市场占有率,玻纤复材边框用量较潜在用量存在比较大差距。
2023年受下游地产行业下行、风电叶片领域特别是海上风电装机节奏放缓、基建方面受资金困扰拉升有限的影响,玻纤需求整体较2022年下半年未见明显好转。2024年地产底部有望复苏,基建逐步发力,汽车轻量化及风电持续发展,叠加2023年玻纤复合材料光伏边框逐步推出进入市场替代铝合金边框,2024年玻纤需求有望逐步回暖。
2024年玻纤需求仍具动力。根据行业协会21年8月发布的玻纤行业十四五规划,玻纤需求增速约为GDP增速加3个百分点。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2%,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指出,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世界经合组织等机构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提高速度约在4.6%-4.8%之间。玻纤需求有望受益于整体经济发展得到提升。
产能方面,2023年12月,全国玻璃纤维总产能为786.7万吨/年,其中,在产产能684.5万吨/年,较2023年1月670万吨/年产能增长2.2%,总体产能较为稳定。2022年粗纱、电子纱产能分别增加67、12万吨/年;2023年总产能增加42万吨/年,均为粗纱产能。
2024年供需关系或将得到一定的改善,看好玻纤及价格底部抬升。2024年预计新增玻纤产线万吨/年。新增产能均为粗纱,预计增加长海股份15万吨、山东玻纤2线万吨年产能。考虑到项目点火时间延期可能、冷修计划、产能爬坡需要时间等因素,2024年预计玻纤新增在产产能及实际贡献产量有限。2024年预计需求筑底转好,供需关系或将得到一定的改善,我们看好玻纤及制品价格将迎来底部抬升。
粗纱方面,2023年玻纤价格持续下行。受国内需求下降影响及国外出口量未见明显起色,2023年玻纤价格持续下行。截止12月29日,直接纱均价3221.43元/吨,周环比下降0.88%,同比降低24.86%。目前粗纱价格处于底部区间,较2022年年初已接近腰斩,考虑到需求有望反转,我们大家都认为2024年粗纱价格有望温和回升。
电子纱价格企稳。受产能扩张影响,2022年上半年价格会出现较大幅度降低。随后新增产能逐步消化,电子行业需求回暖,供需关系逐步协调带来电子纱价格逐步回升。截止12月29日,电子纱周均价7,825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2.52%。2024年电子纱或无新增产能出现,电子纱价格有望回暖。
总体而言,玻纤2024年产能投放高于2023年,但考虑外需增速好于2023年,2024年有望供给紧平衡,静待价格底部启动。
据华经产业网,我国有70%的玻璃应用于建筑家具行业,家电、汽车、高新技术行业需求占比分别为15%、5%、10%,因此建材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玻璃需求市场的总体趋势。2023年竣工面积增速较快,支撑玻璃需求;若2024年竣工增速下降,将会压制后续需求预期。
2023年年中玻璃产量同比下降,伴随冷修产线复产,近期产量单月同比出现恢复。由于玻璃生产具有连续性,因此玻璃供给较为稳定,无法依据需求情况作出迅速的调整。国家统计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平板玻璃累计产量8.78亿重量箱,同比减少6%,降幅较1—9月减小1.6个百分点,其中11月单月产量8186万重量箱,同比增加3.5%,环比略降0.84%,表现较好,下半年产量单月出现恢复。
目前玻璃库存处于低位。地产政策利好预期下,年底房地产竣工期刚需较为旺盛,多数深加工企业处于年底赶工期,叠加原片企业价格提涨,中下游备货积极性提高,玻璃库存去化较为显著。截至12月29日,全国浮法玻璃企业库存3,206万重量箱,较前一周下降1%,同比一下子就下降51%。
2023年下半年玻纤现货价出现好转。截止12月29日,玻璃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1913.0元/吨,周环比上升2.2%,月环比下降4.1%,同比上升16.2%;截止12月29日,玻璃现货价22.2元/平方米,旬环比上升1.6%,月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19.4%。玻璃期货价格全年呈现波动状态,受地产政策利好影响,市场预期好转,玻璃期货价格自11月以来连续上涨,创下自2022年3月以来最高。玻璃现货价格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进入11月传统淡季后现货走势与往年相似,但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现货情绪好转,现货价格较为稳定。
截止12月27日,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2910元/吨,周环比持平,月环比上升9.0%,同比上升6.5%;全国纯碱期货价2044元/吨,周环比下降6.2%,月环比下降14.3%,环比下降24.5%。现货价格5-8月处于低位,8月以来受市场的供需关系及检修季的影响,导致供应方面有所减少,但下游需求却有着一定的增长,纯碱价格得到提升。11月以来至12月中旬受昆仑环保和青海发投减产、远兴三线月下旬等事件影响,纯碱现货及期货价强势反弹,其中纯碱期货价于12月5日达3月以来最高点2776元/吨。随后纯碱现货价格保持平稳,期货价格则由于贸易商囤货积极性不高导致期货价格会出现下降。
2024年纯碱价格或难保持高位。2023年远兴能源阿拉善天然碱项目进度低于预期,加上部分企业受环保整改影响产能一下子就下降,短期之内供需出现错配。展望2024年,产量有望缓慢恢复,目前远兴三线已投料,待远兴三线达产及青海碱厂整改结束,纯碱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成为必然,2024年纯碱价格或难维持高位。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用途广泛,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无成熟的广泛使用的替代品。水泥下游需求结构一般以房地产、基建、农村建设为主,占比各在三分之一左右浮动,2023年受下游环境变化,房地产占比有所降低。水泥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的行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行业和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具有一定周期性特点。
产量方面,2023年1~11月水泥累计产量下滑0.9%;单月来看,5~10月同比均下降,11月出现转正,同比增0.6%,反应整体需求较弱。
水泥产量与房屋新开工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关性较高。2023年前11个月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7.96%,保持稳定的态势,托底水泥市场需求;2023年前11个月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9.4%,地产投资降幅继续扩大,未见起色。
2023年楼市仍在底部,新开工或难以支撑未来水泥需求。2023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8.0%;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7.2%;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21.7%;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17.9%,降幅均出现扩大。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的拖累,水泥市场恢复缓慢,需求持续萎缩。
基建端受资金影响托底水泥需求力度有限。2023年1~11月铁路/道路/水上/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5%/0/21%/8%。2023年全年各地区基本的建设资金有限,项目进展较慢,旺季市场需求恢复情况不佳。
产能方面,据中国水泥网,2023年全国共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条为调试阶段),合计实际熟料产能2316万吨,与2022年相比下降22.8%,新投产能中超74%为减量置换项目。2023年产能投放进度不及计划,水泥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导致部分产线停建或延期。生产方面,2024年1月4日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38.07%,较上周下降0.22pct,部分省市冬季错峰生产计划开始实行,但产能利用率仍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市场需求疲软下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水泥企业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增加销量,缓解仓库存储上的压力。2023年水泥价格持续走低,9月触底后旺季逐步一路反弹,但仍未回到2022年之前水平。截止2023年12月29日,全国水泥均价(散装,含税,P.O42.5)408.33元/吨,月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14.1%。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施工受季节性影响较大,需求持续走弱,水泥厂家价格推涨频频受阻,水泥价格短期内或难有起色。
水泥煤炭价差是反映水泥单吨利润的重要指标。从历史数据来看,水泥煤炭价差和水泥板块相对收益相关性较好。截止2023年12月29日,水泥煤炭价差316.03元/吨,同比降低11.3%。在水泥煤炭价差减少,各企业水泥销量减少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一些规模较小、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企业经营将出现困难,具有规模优势的区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将获益。
2023年煤炭价格整体稳定,2024年或将保持平稳。2023年6月煤炭价格达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截止12月29日,秦皇岛动力煤价(Q5500)为923元/吨,月环比降低0.5%,同比降低22.3%。考虑到供需关系总体平衡,后期煤炭价格或恢复至22年之前水平,水泥企业利润有望增厚。
错峰生产逐步常态化。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解决短期供需矛盾,在《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0〕201号)的基础上,错峰生产政策一直在优化。综合全国各地发布的具体错峰政策和水泥企业的执行情况去看,2023年以来水泥错峰生产在执行力度逐步加强、范围逐步扩大,执行标准更规范;如产能较为集中、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市场——云南、贵州,上半年最长停窑时间超过120天。此外,受下游需求转弱影响,部分企业除了积极执行错峰生产计划,还依据自己库存情况自主停窑。
行业供给结构加快转变。历年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增,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前十家大公司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7%,较2015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较“十二五”初提高了10个百分点。根据水泥协会《推进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4年)》,到2024年底,前10家大公司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5%以上,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5%以上。近年来水泥需求不佳,企业综合成本持续增加,生存压力增大,部分企业负债率上升,面临资不抵债。据水泥人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1~10月份已经有至少50多家水泥企业破产。
CCER重启,水泥行业或率先进入碳交易市场。7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表示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据本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CCER重启或代表全国碳市场即将扩容,别的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根据中国建材报,相关部委在6月28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水泥行业环资高峰论坛上作出表述,相关部委在组织并且开展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工作,将综合评估水泥行业纳入的成熟条件,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出短板、找准对策、形成方案,确定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水泥行业进入碳市场或成为解决行业供需关系问题的根本性方案。水泥行业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有171家水泥公司参与了试点地区碳市场,非试点地区的1000多家水泥企业定期接受主管部门的碳排放核查。通过一系列分析参与碳交易的试点企业,在相同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可以初步判断碳交易对水泥行业的整体减排具有实际作用。试点工作为水泥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全国碳市场完成碳交易这种比较纯粹的市场化行为,非常有可能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性政策工具。
长期来看,水泥产量增速将会放缓,高股息、高分红、行业领先企业有望迎来估值重塑的机会。“中特估”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资产拥有了贡献稳定分红的保障机制,提高分红率也是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路径之一。水泥板块高股息率标的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等。
除消费建材、建材周期品大类外,我们推荐优质非地产链个股;民用电工、高空作业平台、真空绝热板、工业涂料、药用玻璃、消防行业景气度向好,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公牛集团、华铁应急、赛特新材、麦加芯彩、山东药玻、青鸟消防;出口链方面,美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回暖、出口成本端改善显著,关注松霖科技、致欧科技。
公司专注于民用电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于1995年,从一开始即定位于制造高品质插座。与建材/轻工/家电头部公司财务数据对比,公牛集团体现出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和高ROE。公司现金流充裕,具有较强的造血能力。公司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较强,能有效控制应收账款。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28.13亿元,同比增11%/19%。
产品及品牌力极佳,营销及渠道助力发展。公司实业起家,研发能力出众;产品自产率高,成本具备较大优势。原材料采购具有协同性,自动化生产推动降本增效。公司品牌定位精准,“安全用电专家”品牌定位深入人心。公司围绕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持续推动营销变革,进一步确立了To C、To B两大营销体系,明确了线下五金渠道、装饰渠道、数码渠道及线上电商渠道的协同互补战略。销售模式方面,公司成立了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全渠道销售模式。经销渠道利润空间丰厚,使得优质经销商粘性较大。
传统业务:电连接产品:受需求量及单价提升影响,国内转换器行业规模过去5年保持稳健增长,受房地产周期波动较小。公司转换器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37%上升到2021年的68%,单价2022年从疫情后的低点开始回升。相对比同行,公司转换器业务规模、毛利率优势显著,营收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电工照明产品:2007年,公司开始布局墙开,差异化定位装饰开关打开市场空间;2014年进入行业前三,目前为行业龙头。LED照明市场规模较大,已成为中国照明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公司推行0号店,推动网点升级,多品类产品可满足单一客户的多样需求,直接提高了成交率和客单值,并整体提升了店面销量。
打造第二曲线,聚焦蓝海业务。无主灯设计慢慢的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渗透率逐步提升。无主灯目前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公司有望抓住黄金发展期提升市场占有率。公牛无主灯业务采取“公牛+沐光”双品牌运营,对无主灯产品做出区分,双管齐下抢占市场。新能车销量及保有量增加有望带动充电枪/桩需求量开始上涨。凭借在品牌认知及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公牛于2021年切入新能源充电枪/桩领域。私桩市场三方化成趋势,公牛等第三方品牌有望快速占领市场。
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5亿元,同比增加38.35%;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加29.61%。2023年三季度维持平稳增长态势,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3Q3实现盈利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44.7%,环比增16.5%;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27.1%,环比增28.5%。
线上线下共举,高空车维持高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高空作业平台板块收入保持快速地增长,截止三季度末实现营业收入22.59亿,同比增长80.98%。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高空作业平台管理规模已突破11.6万台,较6月末新增1.4万台,当年累计新增近3.9万台。公司线%以上,自2023年3月以来,出租率从始至终维持在89%左右。
轻资产业务不断推进。公司轻资产业务分转租模式和合资公司模式,合作方出资比例高于公司,资产负债均由合作方并表,双方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在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为投资收益,目前公司与浙江东阳城投、江西贵溪国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城投华铁和铜都华铁均在顺利推进。而转租赁模式是资金或资产方将设备租给公司,公司做二次转租,产生的租金收入和成本均在公司报表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显示。目前分别与徐工广联、苏银金租和海蓝控股等公司展开合作,截至2023年6月末合计转租台量已超1.5万台。
公司12月28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实施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信心。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考核了公司业绩,第一二个解锁期需满足2024年营收同比+35%或净利润同比+30%的增长目标之一;第二个解锁期需满足2025年营收同比+35%或净利润同比+30%的目标之一。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有助于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人员积极性,逐步提升团队凝聚力。
高空租赁行业景气度较高,公司通过轻资产快速扩充设备保有量,提高市占率;此外,数字化助力管理上的水准提升。员工持股计划加持下,看好公司业绩表现。
2020年至2023年6月,公司风电涂料出售的收益金额分别为5.2/3.4/4.0/2.8亿元,集装箱涂料分别为4.0/16.3/9.4/2.4亿元。风电叶片涂料领域,2022年公司积极开拓客户,风电涂料销售量和平均单价同时提升,并荣获涂界当年度风电涂料细分行业组冠军品牌,2023H1风电业务毛利率48.94%,较2022年全年提升8.84pct;集装箱涂料业务方面,公司提前从2002年开始布局发展集装箱涂料业务,2010年开始投入研发水性集装箱涂料,随着2016年《中国集装箱行业 VOCs治理行业自律公约》和2017年中国对水性涂料的强制使用,公司市场占有率继续稳步上升,截至2022年已达约20%。
双工厂覆盖多地客户,涂料产能将增至14万吨。目前公司有两个正在运营的生产基地和一个计划筹建的生产基地。现有的涂料产品通过上海工厂和南通工厂制造,上海工厂产能为水性涂料2万吨/年;南通工厂的产能为水性涂料4万吨/年、油性涂料2万吨/年、无溶剂涂料1万吨/年。公司IPO募集资金建设珠海工厂,目标批复产能为水性涂料4万吨/年、溶剂型涂料1.85万吨/年、溶剂涂料1万吨/年、稀释剂1500吨/年。在珠海工厂建成后,上海工厂将转型为设计研发中心,避免产能盲目增长,保证公司产能和销量匹配。南通、珠海两个工厂将满足东部不一样的区域的客户,提升涂料供应的稳定性,避免客户遇到供应问题后调整供应商目录。在扩大相应产能的同时,为客户维护提供了战略保障。
B端客户群优质,1+3+N”战略实现公司长期发展。2020年-2023年公司直销模式产生的收入占比持续稳定占总经营收入的九成以上,直销模式是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以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大规模的公司为主的优质B端客户群,包括中材科技、中复连众、双瑞风电等知名风电设备制造商和中集集团、胜狮货柜、新华昌集团等船运集装箱制造商。下游客户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公司利用风电涂料领域的客户优势,在2022年成功进入风电塔筒涂料供应商名录。同时,船舶涂料方面,客户结构与集装箱涂料相似,在产品方面已形成了“远洋轮船涂料系列开发”的在研项目进行研发技术和储备,未来市场空间或将更加开阔。
公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专注于真空绝热板(VIP)领域,已成为全世界冰箱冷柜等家电用真空绝热材料领域的知名供应商。2023H1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下降助力盈利能力修复,实现盈利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5.86%,归母净利润4153万元,同比增长86.79%。
公司是线%,2022年受下游景气度影响,营收略有下滑。公司的客户资源丰富,公司主要下游客户为国内外知名家电制造商。2021年全球前10大冰箱厂商中有8家均为公司的客户,其中有6家冰箱厂商(市场占有率55.5%)已将公司作为其在真空绝热板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因此公司的真空绝热板在冰箱家电领域具有行业领头羊。公司对四边封VIP底壳预制成型工艺和封口加热方式来进行了试验并完成部分样品的制作,对新领域的拓展打下了基础。2023年9月公司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4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赛特真空产业制造基地(一期)。该项目建成并达产后线万平方米,逐步提升产能规模和生产效率。
公司真空玻璃有望取得突破。近年来公司在真空玻璃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探索和储备,为进一步丰富真空绝热材料产品线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于上半年完成真空玻璃生产试验线的全线联动,目前就设备正常运行中暴露的问题来优化,同时配合国外部分客户的需要进行打样和送样。
公司战略定位致力于为全球各大专业的知名品牌商、大型连锁零售商、品牌电商等提供具有“创意、设计、制造”高的附加价值的健康硬件产品。2022年公司厨卫品类/美容健康类/松霖家产品占比分别为88.85%/4.55%/3.72%。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同比(调整后)下降11.76%;实现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32.85%。
公司公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激励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880.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4.01亿股的2.19%。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与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均为每股8.89元。此次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742.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额的84.32%;预留138.00万股,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额的15.68%。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人数为127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其中,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解除限售的业绩条件是以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4/2025/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80%/120%/160%,对应当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0/5.75/6.79亿元(剔除在有效期内各期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若有)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对考核年度归母净利润的影响)。
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本激励计划的考核体系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设定拥有非常良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激励对象具有约束效果。本次考核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充分调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核心队伍并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剥离“松霖·家”,收购倍杰特剩余股份,聚焦主营业务。2023年8月公司将全资子公司松霖家居100%股权以转让价格1.95亿元向松霖投资转让。松霖家居2022年纯利润是-1.09亿元,2023年7月31日为-0.47亿元,剥离此项业务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水平。2023年10月20日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以自有资金3.42亿元购买公司控股子公司倍杰特49%剩余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倍杰特100%股权。此次投资基于“健康硬件IDM”战略布局考虑,并逐步加强对控股公司的控制和推进厨卫健康品类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美国地产销售当前受高利率压制;当地零售商库存见底,去库存接近尾声。1)新房销售迅速恢复,二手房销售当前受高利率压制。2023年7月~10月,美国新房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36%、4%、27%、19%;7月~11月二手房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7%、-15%、-16%、-15%、-8%。二手房2022年占整体地产销售的89%。2023年10月成屋销售量为30年以来最低水平。2)零售商去库存或接近尾声。2023年10月,美国零售商库存数据中,家具、家用装饰、电子和家用电器店库存同比下降5%;建筑材料、园林设备和物料店库存同比下降6%。
2024年美国有望降息。12月13日,美联储在2023年最后一场议息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美联储继9月和11月后连续第三次维持这一利率区间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出风声,美联储2024年可能降息。华尔街大行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修改了对美联储2024年的降息预期,他们现在预计美联储将以更快、更加大的幅度的力度开启降息周期,即以及美联储2024年3月、5月和6月将连续三次降息25个基点,共计降息75个基点,而不是高盛在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前预期的降息50个基点。美联储2024年料将降息,美国二手房市场提振,叠加新房恢复,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在2024年景气度提升,带动地产链需求提升。此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家具等品类库存周期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因此,预计2024年国内地产相关出口类企业有望受此驱动业绩转好。
公司主要是做自有品牌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家具系列、家居系列、庭院系列、宠物系列等品类,是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家居品牌商。公司是对标“宜家”的线上一站式家居品牌,产品不断向系列化、风格化、全生活场景的方向拓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公司定位于全球互联网家居品牌商,旗下拥有SONGMICS、VASAGLE、FEANDREA三大自有品牌,历时多年已成功跻身亚马逊欧美市场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家居品牌之列。在经营模式方面,通以亚马逊、ManoMano、Cdiscount、eBay等海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要销售经营渠道,产品营销售卖范围覆盖欧洲、北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
仓储物流方面,公司创建了“国内外自营仓+平台仓+第三方合作仓”的跨境仓储物流体系。近年来公司逐渐加大自营仓的建设力度,同时选择平台仓提供的仓储物流服务,并以第三方合作仓为有效补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跨境仓储物流体系。截止2023上半年分别在德国、美国、英国等建立自营海外仓,海外仓面积为27万㎡。
公司业绩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长性良好。2023H1依据公司半年报,实现盈利收入26.44亿元,同比减少5.87%;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67.2%,上半年实现高增。
2023年6月21日,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9.9亿元,将用于研发设计中心项目、仓储物流体系扩建项目和郑州总部运营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仓储物流体系扩建项目计划在国内外建设多个仓储物流中心,仓储面积合计18.1万平方米。本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金额51,677.57万元(调整后募集资金配置金额25000万元)。供应链方面,公司目前加大了数量的整合。数量上去年年底200多家,今年做了整合,在140-150家左右,以形成更好的规模效应,减少相关成本。产品研制方面,公司能够深入销售地区进行需求调研。一是家居品类有文化属性和本地化特性。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捕捉潜在市场机会。第三公司线上推新快速迭代,首批订单的量不会很大,产品DMS符合或者超出预期目标,后续或逐步加大订货量;DMS不符合预期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盈利加速增长,海外业务拓展亮眼。分区域看,2023H1公司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35.68%,占总体营收比例提升2.52pct至13.31%,毛利率为45.41%,海外业务占比提升有助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法国Finsecur品牌实现平稳增长,西班牙Detnov品牌同比迅速增加超过30%,加拿大Maple Armor品牌同比迅速增加超过80%。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子公司美安中国,将通过“UL+3C”的国际+国内双重认证产品覆盖国内高端领域及东南亚地区市场等。
研发不断,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护城河。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63%/5.19%/5.44%,同比变化0.39pct/-0.23pct/0.25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主要系公司管理人员增速放缓、股份支付费用同比下降约67%(股份支付费用降低约1000万元)。在研发上,公司积极推动工业产品体系升维,报告期内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智慧青瞳”完成产品认证并取得3C 证书,目前已全面投入市场,海外产品认证也顺利进行。
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未来可期。传统领域建筑防火新国标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扩大并明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的强制应用场景范围。并且随城中村改造、旧改等新规划的发布,公司产品在更新、修缮、替换等市场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动。
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36.74亿元,同比增长22.92%;实现归母净利润6.14亿元,同比上升24.14%。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67%/3.15%/2.54%/-0.78%,同比变化0.11pct/-0.75pct/-0.95pct/0.76pct,管理及研发费用较为稳定,受营收较快增长影响使得管理及研发费用率出现下降。
公司现金流充裕。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27亿元,同比提升265.26%;在手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实物资产分别为11.06亿元/13.17亿元,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在手资金充裕。
2023年三季度维持上半年需求量开始上涨的趋势。上半年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公司积极开发适时销路的产品,缩短开发周期,上半年累计开发新产品149款,实现用户需求,上半年模制瓶系列新产品、棕色瓶等主流产品的销售量保持较好的增长。此外,随着集采的深入推进,公司中硼硅玻璃产品销量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上半年公司受客户群稳定影响,公司基本的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2023年上半年,公司克服国内竞争加剧、国外北美市场需求低迷等坏因,国内销售和国外出口收入和利润均有所上升,持续深耕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项目”完成了一个车间主体的防水、室外管沟、周边路面工作;其他水电安装、门窗等按照计划进度开展。“预灌封扩产改造项目”2022年底年产能已达到近一亿只,今年上半年净化厂房基本施工完成。公司积极在行业内进行全国性战略布局,在内蒙古包头市、四川绵竹市建立了生产基地,突破了公司营销半径的限制,极大增强了市场辐射能力。
人民币逆涨320点!美国危机升级?从4.2到1.7,GDP断崖式下跌!
江西银行突发!总行有人员聚集,官方回应:涉嫌扰乱金融机构工作,已介入调查...
哈佛、斯坦福、牛剑…30年14个学位,这位美国“高考钉子户”,悟出了什么?
【专题复习】 关于高考地理荒漠化的考点整理!高考地理中的石漠化,高考地理中的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