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鑫股份有限公司(原四川省建筑工程机械厂、东方石化通用设备总厂)三户企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及人马。是德阳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占地220多亩,厂区老工业历史建筑众多,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一座座气势恢弘的建筑,错落有致地矗立厂区,形成一联排立体的工业建筑档案,各车间内琳琅满目的机床设备,构成了一座鲜活的工业历史博物馆,这些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均应长远规划加大力度进行保护与综合利用。
金鑫公司位于德阳工农村(前身为“白衣庵”)的西南面,毗邻省建七公司(原省建德阳水泥制品厂、华西集团四川省第一建筑构件厂)。于1995年6月15日在德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086.1531万元人民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半个多世纪里,至始自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技术上的支持及健全的售后服务。
公司主要经营建筑机械及配件、抽油设备、石油钻采工具及配件、汽垫输送机、车装产品、工业阀门、防爆电器及装置生产销售及其进出口业务,手机、电子科技类产品、五金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计算机软硬件的研究和销售;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货运代理;货物及技术进出口;销售:通讯设备及零配件、五金产品、塑料制品、焦炭、润滑油、机电产品、环保节能产品、太阳能电池、消防设施、橡胶制品、纺织品、服装、工艺品、家用电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白衣庵地处城乡结合部,1957年前,这里除了一座寺庙外,周边全是农田。1958年10月,建工部第一工程局开拔施工队伍来到德阳城南的白衣庵,开始了二重、东电的建设。当时汇聚白衣庵的建工部一局所属单位就有一公司、四公司、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修配厂(金鑫公司前身)、水泥制品厂(水泥管厂)、建筑工程学校、子弟中小学、干部学校、局医院等单位。
1966年,“”的风暴席卷全国,“白衣庵”也闹起了“革命”。当时的西南工程管理局德阳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成立了组织。从学校到“白衣庵”,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行动”。1966年9月初,组织在“白衣庵”邮局门口墙上,贴出了一个布告,大意是:“白衣庵”这一个名字是个封建、腐朽、陈旧的名字,是对生活在这一带的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玷污,必须砸烂、铲除!有破有立,从布告之日起,不准再叫“白衣庵”,改为“工农村”。因为这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混居、团结闹革命的地方。布告呼吁革命群众,支持砸烂“白衣庵”的革命行动。自此“工农村”诞生了,从此改名后的“工农村”这个革命的名字家喻户晓。
德阳是一座因国家大工业建设而崛起的城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阳由于两次工业区大建期间初步建成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等雄厚工业基础,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在德阳布点建设的三线亿元,占全国二十分之一。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德阳工业区重点骨干企业开工建设六十周年、中国三线建设五十四周年的日子里确立的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在四川省建筑工程机械厂的原址金鑫公司举行的授牌仪式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更好地保护、研究、宣传、传承“三线精神”提供了指导。
金鑫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精神,挖掘、保护、传承三线建设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弘扬三线精神,开发、利用三线遗址遗产,充分的发挥四川金鑫股份有限公司独特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优势,以“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创产业园”建设为切入点,用打造三线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弘扬“三线精神”为契机,为努力打造德阳“装备制造之都”、“中国重装之城”谱写恢弘篇章。
金鑫公司前身隶属于国家建工部直属工程公司,1953年起源于建造东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转战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完成第一重型机械厂的建造任务后,1958年8月,直属工程公司改称建工部一局,1958年10月开始,全局1.2万人,举行了从东北到西南号称“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大转移到德阳,参加建设第二重型机械厂和东方电机厂及江油工业区的兴建。公司最初承担建工部一局在修建二重、东方电机厂的施工公司的建筑机械、汽车的修理,是建筑施工公司的重点配套单位。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四川、在德阳布点建设了一大批三线建设项目,为满足三线建设对建筑施工机械的需求,工厂在修理的基础上发展为配套齐全的机械制造企业,基本的产品有混凝土搅拌机系列、混凝土搅拌站系列、施工升降机系列、塔式起重机系列、卷扬机、散装水泥车、安全木工平刨、砌块成型机、装载机、普通车床和刨床等。为三线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建筑机械,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工厂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四川省建筑工程机械厂(金鑫公司前身,原隶属四川华西集团)下放给德阳市并与德阳市矿山机械厂合并。增加了石油机械的生产。
公司根据产业需要,被赋予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使命,经历重组与改制,金鑫公司的跌宕命运,几乎就是中国工业史的发展缩影和标本。
公司2017年1月全面停产,实施“人资分离”改革,工厂最高峰时期有职工1200-1400人。 2017年11月进行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公司原在册职工680多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别选择了进入德阳市国有企业职工服务中心托管和选择自谋职业,目前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已全面结束。公司现留守人员有50人,主要职责是资产处置和债务处置、社会职能的移交等工作。
老工厂旧房子、老设备旧工艺,都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承载的是工业发展的记忆,见证的是历史的变迁,存储着城市的记忆,每个有历史渊源的城市,都不能轻率地随意“删除”自己过去的历史信息。
公司有保护完好的各个时期的厂房建筑,主要有50年代俄罗斯风格的拱形墙体的砖木结构,有60/70年代的钢混结构,有80/90年代的水泥钢结构,这些厂房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都反映出了当时的建筑水平,是立体的工厂建筑档案。公司有比较完整的机械加工配套设备,新老设备600多台套,既有50/60年代的国产设备,也有30/40年代国外设备,这就是一个工业历史博物馆。据我们不难发现公司现在存在的厂房、设备是德阳地区唯一保护完好的,是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老工厂。
今天,金鑫公司已经进行了“人资分离”改革,职工都得到了分流安置,公司正着力于利用现有的老厂房、老设备规划建设以机械工业为主题的文创产业园,届时金鑫公司的老厂房、老设备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金鑫公司周边地域看,跟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工农村不在是建一局的生活基地,已发展为高楼林立、业态丰富,有“好吃一条街”、“舌尖上的工农村”之美誉。这里还是德阳最大的校园经济圈,已形成了生活门类齐全的不眠夜市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市。
2018年10月11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领导、专家、来宾及德阳市各机关、相关企业代表近40人云集德阳,隆重举行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德阳研究基地授牌仪式。这是四川省成立的第一家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领导与专家一行来工厂当地考验查证,并把三线建设与德阳纳入研究会的日常工作内容与研究目标。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德阳研究基地的成立,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根据上述实例,笔者特提出对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前期改造设想研讨与工作建议,仅供参考。
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这也是德阳的一个比较大型的文创公园。前身是省建筑工程机械厂发展而来的国营金鑫公司,整个老厂区的布置几乎不会有太大变动,大量老建筑被留了下来,保存属于那个国营时代的记忆。
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在德阳工农村原省建筑工程机械厂旧址上修建而成,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是德阳又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新名片。开园以后,设想可以陆续获得德阳“三线建设博览园基地”、“国家文创产业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等诸多荣誉称号,形成德阳乃至四川在工业历史遗产形态下、独具特色的配套齐全的中小型演艺会展聚落,游客能在园区全方位体验文创艺术氛围,感受工业遗址魅力、体会城市发展变迁、回味过往岁月记忆。
预计在2023年内,德阳文创产业园改造工程开始施工,除现有南区道路进行扩展外,着力打通北区快速通道,东区与省建七公司至工农村中心区域的便捷通道也要同步考虑规划,且道路绿化、亮化、景观化同步实施。
为完整保留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项目可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师做项目总设计师,并汇集国内知名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商业专项设计。
预计在2025年,德阳市利用南郊工农村中的原省建筑工程机械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基地。
预计在2020年或至2024年国庆,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正式开园运营。
预计在2024年或2026年,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或正式升级更名为工农村记忆,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工农村记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德阳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预计在2023年,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实现WiFi范围全覆盖。
预计在2026年,创意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启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德阳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举行。
预计在2026年,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整改完毕,整改后的工业街改名为工业博览街。
运用实物陈列、艺术装置、科技互动等方式还原了德阳老工业基地的原貌。它以真实的德阳工业区发展史为脉络,以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全面再现了上个世纪德阳工业区的辉煌与沧桑。重点展示德阳三线建设时期的历史风貌。展馆用一个整车间来装潢布置,共设有6个展区,分别为序厅、德阳工业起源区、激情生产区、三线建设期、时代科技区与激情岁月区。
工农村记忆馆是工农村记忆重点打造的小型科技博物馆,特别展示工农村的历史变迁,也可分为6个展区,序厅、工农村起源区、工农村盛景区、工农村演变区、时代科技区与沧桑岁月区。
星光墙是由德阳文化体育局、德阳市委宣传部在德阳举办的各届中国暨全球华语榜中榜暨亚洲或中国影响力大的众多明星来德阳为工农村记忆留下的珍贵手印手迹以及随后到访工农村记忆的各界明星、名人的手印及签名手迹组成。雕塑墙则聘请四川美术学院专家教授策划整个德阳三线建设等系列雕塑与墙体浮雕作品。
中国移动在四川德阳正式成立无线音乐基地,将其定位为移动集团内为全国31个省份7.5亿移动用户更好的提供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分支机构。
形成工农村记忆的标志性场地,可同时容纳3000名现场观众,舞台周围的商业配套汇聚了国内外各类现场音乐演出资源。创意服务意识若淡薄,可导致文化创意会不足,以致商机丢失。
旌颂东方艺术展览中心属于大跨度多功能场馆,可容纳2500-3000人,全馆配有先进的中央空调、自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程控电话系统等,是目前属于德阳旌城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内中小型的精品展馆之一。
在建筑风格上,工农村记忆实现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
是工农村记忆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兼容并蓄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或德国引进的机械设备、1958年的老建筑、21世纪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营造起工农村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比如大跨度大车间,被改造为影院和剧场;小车间可打造为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成为音乐酒吧区;老办公楼则被改造设计为装电梯的酒店类。
紫薇(市政府挂牌保护树种)、桉树和梧桐得以修整、或剪枝、或移栽保留,利用废旧机床、机械半成品、废旧罐体、管道改造成的艺术小品,营造了工农村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引进中国移动无线数字音乐分支机构基地的入驻,或直接将园区产业定位为德阳“无线数字音乐产业”,成为工农村记忆产业引擎。引进多家无线音乐内容服务商和渠道合作商的分部、区域分部及其数字音乐研发及市场部门汇聚德阳工农村记忆,使这里成为川内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区,凸显数字音乐产业集群效应。
演义演播中心构成工农村记忆演艺活动制作中心,可容纳1200个座位以上,不设座位可容纳2000观众以上,满足各种中小型音乐演出活动、音乐剧演出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活动及分支机构活动举办的频繁使用需要,将成为工农村记忆重要的演出、展览发布场所。
德阳舞台是一个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场所,可以容纳近万人,是国内唯一的户外大众音乐展演场地。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演出和文化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免费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抒发情感的群众性舞台,成为“每个德阳人的舞台”。
工农村记忆联手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省歌舞剧院、德阳川剧院共同打造的小剧场聚落,频繁引入国际音乐大师,举办、展演各种经典音乐会、音乐剧、小话剧、先锋剧、大师课以及各种音乐交流活动,成为全国小剧场的模板式基地之一,培养区域戏剧市场,推动戏剧商业化运营。
星工场多媒体娱乐空间作为工农村记忆的核心项目之一,是园区自主研发的大型多功能娱乐场所,向大众提供音乐艺术培训、KTV欢唱、演艺表演等多形态服务,并作为工农村记忆偶像艺人培训的现场实践和展演基地。整合建立专业娱乐培训生产和输出机构,打造一个融娱乐、培训、选秀、造星于一体的强势明星产业链。
8.四川音乐学院德阳分院落户该区域。借助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中国电影集团等强势资源,发掘德阳“选秀之城”的潜在能量,整合建立专业娱乐培训生产和输出机构,对全国甄选、打造偶像艺人,形成从艺人培训、包装、到艺人产品渠道合作及艺人产品营销售卖等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模式,打造一条融娱乐、培训、选秀、造星于一体的专业偶像艺人生产线。
创意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工农村记忆之宗旨目标,是要营造商机、打造商机,创造价值,使三线工业博物馆、文创产业园不断保值、增值、升值,努力扩大消费领域及旅游服务产品销售。
工农村记忆将联手各大音乐公司及知名艺人在园区内建立明星衍生品专卖商店十余家,通过与艺人或经纪公司的授权合作,采用实体店面及网店的方式出售正版授权的明星衍生品。通过集中的明星店街区引发关注,并结合电子商务等模式最终建立起明星衍生品的实体及虚拟结合的卖场第一品牌。
各大音乐公司的产品体验馆为首的各类音乐文化衍生体验式消费场馆,全球顶级音响品牌共同打造的高端发烧器材体验式空间,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以及歌曲衍生品旗舰店为首的各类音乐文化衍生体验式消费场馆。该区域设置有多个单间投资数百万元的试听室、录音棚及私人影院,并将汇集各种传统音像制品、黑胶唱片、数字音像制品、音乐及音响器材、音乐书籍、明星纪念品或授权专卖品、特色店,成为歌迷、乐迷的专属购物天堂。
项目最初的定位是以音乐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园区,但由于缺少音乐产业的生产群体,产业基础薄弱,强行植入音乐主题估计很难成功,因此尚需在定位和业态做调整,但这种调整尚需时间;
酒吧工厂依托明星磁场效应,将成为工农村记忆极具特色的部分。在工业旧厂房集中区域,引进影院及各式音乐酒吧,酒吧的风格与工业旧建筑的冷峻格调相一致,成为中国音乐酒吧文化的最高水准和集中展现。音乐主题若没有和其他业态发生很好的互动,也可导致其他休闲业态的较强可替代性。
以音乐为主题,汇集市内知名餐饮企业,为工农村记忆量身定制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聚会聚餐场所,为园区办公、旅游、演出、商务洽谈等人群提供特色美食。
利用“舌尖上的工农村”之美誉。这里还是德阳最大的校园经济圈,已形成了生活门类齐全的不眠夜市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文化餐饮热闹之街市。若人流引导失控、便捷道路不畅通、内部设置的餐饮业态缺失,可直接引发人流、人群餐饮转移,从而会打断人群在此休闲活动的延续性;
设计酒店为工农村记忆园区的游客、商务办公人群提供的配套服务,是酒店、艺术、音乐的完美集合。项目在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改造,最大化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尺度以及建筑形态,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形成一定吸引力;
并围绕该主题不定期举办歌迷见面会、小型音乐会、音乐节等各类型活动,吸引全城关注,积攒了一定的人气,得到了德阳市民的认可和青睐;
设置大量的水吧、酒吧等都市休闲业态,且定位中高端人群,客户捕捉率有一定保证;动线明确简单,便于游览,且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主题不同的小型广场用来集聚人群,用来提高人群的驻足时间;
高层次的人才保障,要使其孵化环境十分优越,必须拥有完备的资金保障,除申报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以外,还需求得社会各界志士仁人与慈善家的大力赞助与组织社会募捐等形式。
改造建设资金筹集及投资引进渠道需尽快形成并期望能得到德阳市、旌阳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全力支持、鼎力援助并报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审批备案。
(作者单位: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总部 /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通讯报道、论坛研讨 / 文帖与视频编排制作:杨得富(工程师、经济师、副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中国建设文艺创作专委会委员、《中国建设报》通讯员、中国知青网站论坛元老、中知集团宣传部多媒体中心特约通讯员、《四川日报》通讯员、《四川工人日报》特约通讯员、《四川建设报》通讯员、《华西建筑报》特约通讯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中知爱乐文旅联盟总队绵阳纵队、绵阳和德阳知青艺术团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绵阳艺缘文艺团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中知网川南联络站知青艺术团特约记者等)。